互聯網+農業
隨著“互聯網+”概念席卷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,互聯網與農業的結合也正在成為新的風口。在現實需求和國家政策推動下,作為互聯網+農業的重要應用,農業電商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。與此同時,各路行業巨頭也已經瞄準了農業電商這塊潛在規模超萬億的大蛋糕。
4月2日,國務院下發了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》,《決定》指出,順應商業模式和消費方式深刻變革的新趨勢,加快發展供銷合作社電子商務,形成網上交易、倉儲物流、終端配送一體化經營,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。
供銷合作社雖然歷史比較悠久,也有過輝煌,但也受到了電子商務產業帶來的挑戰。“這些年電子商務產業迅猛發展,確實給供銷合作社帶來了不少新的挑戰。”
電子商務實質上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,是一場信息技術的革命,對供銷合作社也是發展新型的流通業態、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的重大機遇。“只要供銷合作社發揮實體網絡的優勢,加快創新轉型,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,同樣能夠贏得競爭的優勢。
“一方面,對我們來說只要是為農服務,只要是對農民有利,能夠給農民提供實惠,就要大力合作。”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成員、理事會副主任鄒天敬指出:“供銷合作社也有自己的優勢,這個優勢就是供銷合作社長期從事為農服務工作,熟悉農村,了解農民,而這些是電商企業不具備的優勢。”
什么是電子商務下鄉?
據阿里研究院針對大數據統計,2014年全國億元淘寶縣超過300個,遍及25個省市區,甚至包括國家級貧困縣21個。
基于此,農村電商將成為下一步“精準扶貧”的新抓手,政策層面對此高度重視。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就提出了“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”的要求,大力發展農村互聯網,推動電子商務下鄉,實現銷售與消費的雙增長。
在新的互聯網經濟新常態下,發展與改革需要協調統一,供銷合作社將作為國家隊的排頭兵,組織符合條件的社有企業、農民合作社及社員、當地農產品企業等入駐平臺開設電子商鋪,整合地方資源建立地方特色館,開展特色農產品、手工藝品等網上銷售,平臺將提供技術、結算、營銷等后臺服務,已推動電子商務下鄉建設。
馬化騰將互聯網+這個慨念高度概括為八個字:跨界融合,連接一切。
因為信息技術的升級,所有的社會構成形式會因此而發生改變。這種改變需要新的商業思路去應對。所以:電子商務無非是信息相對透明后的商業思維!而供銷合作社推動互聯網+農業的建設,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下,為順應時代發展,從設計、生產、銷售到售后的全流程對傳統農產業的一種融合。
供銷合作社電子商務平臺的作用
每一個地方都具有不同的經濟特色,供銷合作社電商平臺將結合樂山本地的優勢,橫向結合旅游經濟,縱向發掘特色農產品,從設計、生產、銷售到售后的全流程對傳統農產業進行融合,形成跨行業,跨界融合的全新互聯網經濟理念。
供銷合作社電商平臺的核心不僅僅是渠道,更是一種全新的營銷模式,她帶來的不僅僅是銷售上的數據,更有渠道與媒體的有效結合。
一個簡單的例子,蘇稽香油米花糖,在解放前便已家喻戶曉,甚至暢銷海內外,但即便經歷了改革開放后的今天,這一獨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卻并沒有迎著改革開放的浪潮而續寫輝煌,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,就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。
唯有不斷適應市場的發展,才不會被市場所遺棄,融入互聯網正是當下順應時代發展必經的一條康莊大道。
供銷合作社電子商務平臺給我們帶來了什么?
2013年,商務部數據顯示,中國農產品的交易總額在4萬多億元,其中80%的交易是通過傳統市場實現的,也就意味著,農產品電子商務領域還存在億萬級的潛在市場。
雖然市場很大,就在今年上半年在商務部的數據統計中,農村電商占農產品整體銷售額的2.5%,如今,電商進村,總體來講對農產品出村是有利的,電子商務的發展,使小農戶無需或減少依賴中間商,可直接面對市場,我們可以把我們的農產品賣到全國去,而非僅僅面對本地市場,通過互聯網信息透明化的數據分析,尋找更多的潛在市場。
而廣西南寧等地的瓜農,則利用互聯網避免了西瓜滯銷。5月初,廣西南寧等地西瓜上市,由于去年甘蔗賣不上價,當地農民改種西瓜,使得今年西瓜面積比往年多了5萬畝,加之當地陰雨天氣,當地部分地區西瓜出現滯銷,價格也從每斤1元左右暴跌至每斤1毛左右。之后,農產品交易平臺與當地瓜農進行接觸,并開始通過農產品交易平臺,將當地西瓜銷往外地。截至5月底,已經幫助當地瓜農,以合理價格銷售了近600萬斤西瓜。
更進一點,今年5月,仁壽縣通過京東將種植的21萬畝枇杷銷往全國,迅速打開了仁壽枇杷的國內市場,同時帶動本地枇杷銷售量價齊增,全縣枇杷的銷量已經超過6.2萬噸,銷售總額達到了3.7億元,同比增長76%,這是四川首例全縣將農產品集體打包觸網的‘互聯網+農產品’案例,把往年賣不好的枇杷,不僅賣到了全國,還讓果農增收不少。
據阿里巴巴介紹,從2010年開始,農業電商業務的銷售額以每年100%的速度增加,預計2015年銷售額將輕松突破1000億元。
目前我國農產品產地市場存在布局不合理、離農戶太遠,交易方式落后,價格信息不對稱等問題。要通過加強產地市場建設,著力實現農產品“存得住、運得出、賣得掉、賺得快”,促進農民增收,推動現代農業和優勢產業發展,促進三產融合和農產品品牌建設。從農田到餐桌,農業現代化建設將是未來幾年持續的主題。
我國電子商務當前的發展狀況來看。2014年我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1.2%,同比增長了3個百分點。其中,網絡消費更是高速增長。2013年我國網絡零售已經超過美國,成為大網絡零售市場。2014年我國網絡銷售額接近2.8萬億,同比增長49.7%,近年來的復合增長率超過100%。2015年一季度,網絡消費達到7600億,同比增長41.3%。“增長比例比我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及GDP的增長速度高出很多。”
供銷合作社電商平臺究竟能為廣大農村朋友帶來什么呢?
供銷合作社作為國家隊,在電子商務平臺在建設之初,便盡可能的考慮地方經濟特色,經供銷合作社的反復調研,平臺功能設計包括商家入駐、營銷推廣、倉儲物流、售后服務等,客戶觸點包括web、移動端、實體店于一體的銷售平臺,大大降低了各合作社、企業的管理門檻,并通過網絡營銷,降低本地企業針對全國市場的營銷宣傳費用,從而提高銷售業績。通過簡單快捷的導航菜單,便可直達企業、合作社的獨立頁面,作為官方媒體大限度的展示地方經濟特色與企業的良好形象。
通過本地特色農產品觸網銷售,利用互聯網營銷經驗,從而實現本地農產品億元銷售增長。
互聯網+農產品是一個新興的合作模式,其終目的便是把本地的特色產品銷往國內外,進一步提高本地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,依托樂山雙物質文化遺產,利用互聯網將本地的特色經濟作物、特色產品推送到消費者眼前,為加快步入新的經濟時代帶來契機。
供銷合作社電子商務平臺的未來展望
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,必須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、三中、四中全會精神,以鄧小平理論、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,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,緊緊圍繞“三農”工作大局,以密切與農民利益聯結為核心,以提升為農服務能力為根本,以強化基層社和創新聯合社治理機制為重點,按照政事分開、社企分開的方向,因地制宜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,加快建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、適應城鄉發展一體化需要、適應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需要的組織體系和服務機制,努力開創中國特色供銷合作事業新局面。 到2020年,把供銷合作社系統打造成為與農民聯結更緊密、為農服務功能更完備、市場化運行更高效的合作經濟組織體系,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生力軍和綜合平臺,成為黨和政府密切聯系農民群眾的橋梁紐帶,切實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更好地發揮作用。